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

洛城快讯

[工作职场] 关于内卷,你了解么

[复制链接]

2021-3-4 17:35:08 2777 0

橙橙橙橙 发表于 2021-3-4 17:35:08 |阅读模式

橙橙橙橙 楼主

2021-3-4 17:35:08

1 内卷是什么
最近内卷这个词很火,我看了不少的文章,大意其实就是“内部的恶性竞争”,举个例子,一个公司里有很多员工,本来大家都是早九晚五下班,拿着1万一个月的工资,做的工作量都差不多。后来市场基本饱和了,公司业务发展得差不多了,新人的招聘也放缓了。这个时候同事们之间的竞争趋向于提升自我表现,某个人开始依靠每天多干3小时,自己加班到9点的方式,多做了一些工作,获得了主管的青睐,于是周围的人为了防止自己落后,也开始加班,到了最后所有人都加班到9点,大家又回到了人人所得差不多的情况,但是工资没有整体提升,反而每个人都增加了工作量,这就是职场的内卷。
再举个例子,中国1990年代的时候,正值家电行业大发展的时期,那时候家电行业公司林立,后来有些厂家由于技术进步的空间变小,为了提高行业占有率,开始用价格战的方式抢占市场,降价一大截,结果最后其他同行纷纷跟进,最后就是整个行业都没赚到什么钱,还由于低价,不得不缩减了产品品质。使得众人都没有获得好处,这是行业内卷。
所以我所理解的内卷,就是由于资源总量固定的情况下,竞争者出于抢占资源的冲动,开始用降低自身福利的方式获取资源,结果形成了全体福利下降,却没有实质性获得资源的结果。


2 内卷的原因
我们可以看到,内卷的原因,我认为最根本的是因为资源总量固定了,说得通俗一点,就是蛋糕没有做大。比如之前说到的家电行业。90年代初的时候,一开始每个家庭都没有什么家电,那时候市场很空旷,蛋糕不断做大,市场没有饱和,足够每一家新开的电器厂舒舒服服过日子,大家都赚得盆满钵满,但是到了90年代后期,每家每户都有电器了,只需要更新换代,购买频率降低了,结果电器厂却很多,那时候市场有限了,蛋糕不再变大了,就不得不采用价格战、降价的方式获得市场,从而形成了当时家电行业的内部恶性竞争。直到后来家电行业开始全球化发展,向外寻求更大的蛋糕,才慢慢改变那种趋势。
所以归根到底,就是因为蛋糕没有做大。
3 东亚人的内卷
以上说的都是商业方面的,现在我想谈谈东亚人很相似的一点,那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。还记得我爸妈那个年代,刚刚改革开放的时代,那时候考大学是很难的,但是当时每个人都还有机会,比如有些乡下的高中也有考上清北的,也有考上不少好大学的人。那时候人们所谓的好好学习,大概就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好,就很好了,也没有什么补习班、兴趣班之类的。


结果到我读书的那个时代,补习班兴趣班已经开始比比皆是,很多学生不仅是在学校里上课,周末还要请老师补课,还要再去学一些奥数来参加考试加分。
到了现在2020年代,周围的父母个个都很焦虑,似乎没有哪个孩子不学一门乐器,不学点兴趣,或者是不补习的。而且孩子们的压力确实比以前大了很多,因为现在即便是裸分很高也进不了清北,清北主要都是靠特殊渠道的降分录取的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孩子们也逐渐陷入了一种“学习上的军备竞赛”,这个过程在日韩早就经历过了,千军万马过高考,这是东亚人非常典型的现象。

但是说起为什么父母那么焦虑得希望孩子高考成功,进入一个好大学,这和东亚人的价值观是很有关系的,我所感觉到的是,我们东亚的文化,讲究社会性,个人服从集体的程度更大,个性更少,所以很多都会趋向于大众认可的价值观,也就是主流价值观。
主流价值观就是,一个好的、成功的人生范本应该是,小时候听话懂事,读书用功,名列前茅,一路好小学、好初中、重点高中,重点大学,然后大学毕业以后进入一个好单位,所谓的好单位大体就是科教文卫的体制内单位,或者是国际性的500强公司,或者高收入的金融互联网行业。
如果一个小孩小时候不爱读书,只爱跳舞玩游戏,那么这个小孩一定是受到很大舆论压力的,哪怕最后这个小孩跳舞跳到了专业水准,玩游戏能够进入职业队,这都不能改变学生时代受到主流价值观压迫的影响。
这种单一价值观影响之下,社会主要的家庭都倾向于让孩子努力获取知识,成为一个好学生,考一个好大学。随着高等教育资源的逐渐固化,学生们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,大家的学习强度剧烈提升,尤以北京海淀区的鸡娃氛围为现象。
这种竞争还催生了很多其他的社会现象,比如天价学区房,因为好的学区意味着孩子可以进入好小学,周围都是学习的“好氛围”,家长也都“重视教育”,随后赢在起跑线,一路顺利进入大学,获得人生的成功,最终实现孩子阶层的提升,或者至少维持在和父母一样的阶层上。
这以上种种,大体就是我们中国人,乃至整个东亚的特色,最后随着阶层的固化,教育资源的有限,必然倾向于内卷的产生,那就是学区房越来越贵,补习班越上越多,父母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,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。

4 所谓保持阶层的无意义
但是在我看来,如果把视野拉长一点看看整个历史,我个人觉得所谓的“维持阶层”是没什么意义的,即便我们这一代能够努力把孩子维持到一样的阶层,那么下一代呢,下下代呢。
纵观历史,比如从唐代到宋代,一直到清代,谁能够保证自己后代的阶层永不变化呢,人有旦夕祸福,从居于庙堂到跌落凡间,也是很正常的事情,也有人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。阶层的合理上下流动都是很正常的。






作者:高德勒
链接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46431434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Screen Shot 2021-03-04 at 17.34.30.png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